首页 > 资讯 >  >  > 正文

园丁文苑|越过秋千去(随笔)

2023-07-03 12:15:39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的故乡无山,有海一片。童年的故乡到处是洼地和新开垦的田地,还有滩涂、盐碱地。春来白鹭野雉忙,夏日艾草香蒲茂,秋去水连波,冬迎风雪翩。天空自由,云朵温柔,风随意地吹,我们这些孩童是肆意抛洒的草种,愿意落在哪里就落在哪里。

旷野的气息清鲜,杂七杂八的鸟儿扎堆啁啾,我们拿着竹竿和细石,往各种树木上拍。枝头在颤动,迎接季节的变更。树木的年轮不知,高的比两层楼高,喜鹊喜欢在上面搭窝,一搭就是像盆一般大的窝,老人见了乐呵呵的,仿佛喜事随时会降临,对树木更加爱惜。

树疯长,游走的每一分每一秒,都镌刻着它们来过的痕迹。皮粗粝,枝分叉,开的花、结的果逐年增多。整个村庄被茂密的树包裹着。大人们在水杉和泡桐树干上拴绳,粗绳绕几圈,束得厚密,一块木板掏出几个洞眼,穿绳而过,打完结,便成了我们的秋千。这样的秋千,比比皆是。

荡秋千,荡秋千啰!大家不约而同地聚拢来,像繁花相守在春天。一人坐定,旁人推起,初始悠悠缓缓,斜过的风,在气流中洒脱旋转。紧接着,有脱离地面的飘飘然。飞扬,飞扬!罗衣轻飏,燕子翻飞,世间皆是妙境。“动人”一词,在秋千上得到最好的诠释。物化的、静态的,统统成为背景。精灵一样,蜂蝶一样,流水一样,挡不住的绰约。

秋千闹,秋千舞。北方山戎,寒食日用秋千为戏,自古,寒食节就有这样的习俗。再追溯到上古时代,祖先为了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,常靠藤条的摇荡摆动,上树或跨越沟壑,这是秋千原始的雏形。春秋时期出现了木架下悬系绳索、下拴踏板的秋千。到唐宋,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,荡秋千逐渐成为广场庆典的狂欢节目。“十年蹴鞠将雏远,万里秋千习俗同。”“秋千争次第,牵掩彩绳斜。”可见秋千之盛况。

童年的踪迹,在墙里墙外,秋千与人俱笑。小弟胆大,有时边握绳,边扶树干,踩着秋千板荡。我和小妹看着发颤,却又不忍打断,忙紧抓绳索,生怕他甩得太猛,嘴里连呼:下来,快下来。小弟不管不顾,越晃越来劲。那秋千在他脚下,像惊动的大虫尾巴,横扫千军如卷席。剧烈地摇摇摆摆,震荡树上的细枝末梢,簌簌似雨下。待小弟从秋千一跃而下,一切归于平静,只那绳和秋千板在空中垂垂荡也。

秋千上,风景无限。即使枯木,也能逢春。秋千下,踏着泥土的自然之趣,不会减少,反之增多。女孩们用花草、彩带装点它,打造独属个人风格的安乐窝。在动画片和西方影视剧的影响下,有人尝试用网兜代替木板,无奈每次都要小心翼翼,且勒得实在不舒服,也少了高高抛起的乐趣。

时过境迁,故乡的尘土似乎都留在了庄稼地里,钢筋水泥和沥青代替了曾经纵横的柔软。春花俏丽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那木质秋千如旧日的代名词,静默无语。取代的是铁索铁板,摇晃间,咣咣作响,毫无轻灵的意蕴。

好怀念从前的那些快乐时光啊!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标签:

相关阅读
返回顶部